在台灣,客家人所謂的「八音」,是純指樂器的演奏,其演奏團體稱為「八音班」或「鑼鼓班」。明末清初之際,部份廣東農村的客家人遷移到台灣及東南亞地區,「八音」有因此隨著客家人進入村落,流傳下來,美濃人美濃歌美濃的八音班,使用樂器較其它客家庄簡單,曲調由里港的武洛庄流傳而來,與南部其它六堆客家和北部客家有所不同。

  美濃客家八音演奏曲目吹場音樂用於祭典、迎送神、迎送賓客和迎神賽會中吹場音樂,嗩吶為主奏樂器並加入八音中所有打擊樂器演奏出來的合奏樂。

弦索音樂

  嗩吶加入打擊和絃樂器的演奏組合,稱為弦索樂。這種音樂以欣賞及娛樂聽眾為主,與吹場製造出的熱鬧節慶氣氛不同。
它使用的曲目較吹場音樂較廣,後來有些嗩吶演奏家用嗩吶譜配合唱腔,發展出以八音編制演奏的客家山歌,大埔調、
半山謠即是。

美濃客家八音的演奏型態

  四人組是美濃客家八音最基本的演奏組合,人員的配置又因場合不同,有不同的配置,而以辦紅事(喜事)雙人組出場,辦白事(喪事)單人組,為原則。
四人組的配置以頭手-嗩吶手、帶領二弦、胡弦、打擊樂演奏者演奏曲目。

美濃客家八音使用的樂器

美濃客家八音所使用的樂器只有:
嗩吶、笛(直簫與橫簫)、二弦、胡弦及所有打擊樂器。

笛(直簫與橫簫) 嗩吶
二弦 胡弦

打擊樂器:
木魚(高低音)、堂鼓(通鼓)、小鈸(綺子)、小錚鑼
(叮噹)、小鑼(雲鑼)、大鑼(本地鑼)

大鑼(本地鑼) 小鑼(雲鑼)
小鈸(綺子) 小錚鑼(叮噹)
木魚(高低音) 堂鼓(通鼓)

美濃客家八音運用的場合:起天神、婚嫁、喪禮


《生命禮俗》

  人一出生,從進入人類的群居社會的開始,我們為新生兒的慶生,成年後的婚嫁,年長的賀壽,到離開世上的送別。這些儀禮的進行儀式、音樂、禮品,表徵了文化面貌和社會人倫關係的意義,代表著吉利、傳承、追遠的各種人的情感,身為人類社會的一份子,我們也時常沉浸其中,時喜、時樂、時感傷。而各時代下生命禮俗內容的轉變也展現美濃農業社會的變化,和記錄著各時代人們的感情和思想。


《 客家婚喪喜慶民俗紀錄片放映時間》

半當晝(上午)
10:40∼11:10
半當晝(上午)
11:40∼12:10
當 晝(中午)
12:40∼13:10
下 晝(下午)
13:40∼14:10
下 晝(下午)
14:40∼15: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