客家特有菜餚
醃製文化
酥炸溪哥
福菜肉片湯
東江鑲豆腐
客家鹹豬肉
桔醬嫩鳼
菠蘿炒豬肺
客家小炒
梅干扣肉
九層塔煎蛋
焢肉
排骨炆蘿蔔
客家鹽焗鳼
薑絲炒大腸
桔醬涼麵
羊奶頭鳼湯
板條海鮮羹
金鐏福菜封排骨
百花爭艷面帕板
桔利醬汁鮮魚捲
紅槽封鳳凰櫻桃
鴛鴦美味醋肝腸
紅白相映雙珍品
米食文化

菜餚文化篇

客家飲食文化的構成,主要有下列幾個因素:第一、承傳中原(主要指黃沙中、下游流域)飲食文化;第二、南遷後產生和發展的新的飲食原料和習俗;第三、受當地主著(主要是畬族)飲食文化的影響;第四、吸收相鄰族群(主要是廣東和閩南)飲食文化。再加上居處環境總是惡劣、貧瘠的山區,生活條件不佳,因此客家飲食文化基本上是一種庶民文化,但在看似平常的大眾文化中,卻又獨豎出族群「吃野、吃粗、吃雜」及「鹹、香、油、濃」的鮮明特徵。

客家人的主食為稻米和蕃薯,吃乾飯多於吃粥,因為需要飽食之故,又因為住地大多山嶺邊陲地區,離海甚遠,所以副食品多以畜養的動物肉品、內臟為重,另外屋舍外的菜蔬不僅是餐桌上的主角,更是飲食架構上的主體,創造了客家獨特的醃製文化。

客家菜注重「鹹」,一方面是因為容易保存,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客家做勞力的工作多,要流很多汗,需要補充鹽分。客家菜同時注重「香」,很多東西都煎得乾乾的,煸出食材本身的香氣,如煎肉餅、煎鹹魚、煎蛋;具族群特色的客家粄菜也以乾炒法,多量油脂、紅蔥酥,而少水分,完成的炒粄菜、炒麵香噴噴、乾爽,而不是濕濕滑潤的口感。客家人對於吃,會注重營養的補充及飽足感,反而不求菜餚的華麗精細,客家菜中的油膩濃醇的特色緣自於工作消耗量大,填補高熱量的脂肪即是可行的方法,卻因此創造了客家菜中肥腴醇厚的鮮明特徵,「梅菜扣肉」便是一道膾炙人口,歷久不衰的經典美食。

 
建議瀏覽模式 800x600 解析度 IE 5.5以上版本 地址:812高雄市小港區松和路一號  TEL:886-07-8060505 FAX:886-07-8061473<br>
國立高雄餐旅學院 版權所有 c2004 All rights reserved.